當前位置:網名谷>計算機網絡>熱點資訊>

三天朋友圈之後又是不常聯繫的朋友 微信在焦慮什麼

熱點資訊 閲讀(1.75W)

微信推出三天朋友圈可見後,相繼又推出不常聯繫的朋友功能究竟是要搞什麼事情?推出這種功能,雖説可以維護自己的隱私,也能夠隔閡微信關係鏈。如果你感興趣的話,不妨來看看本文介紹。

三天朋友圈之後又是不常聯繫的朋友 微信在焦慮什麼

微信最近有些躁動,關於不久前“三天可見”的爭論仍甚囂塵上時,一則關於微信內部灰度測試“不常聯繫的朋友”功能的消息又讓朋友圈炸了鍋。未來朋友圈還會增加什麼功能説不準,但可以肯定的是,微信在“清洗”自己的關係鏈,而且步伐堅定。

在“三天可見”引發的質疑尚未冷卻的檔口,又“頂風”內測“不常聯繫的朋友”。不惜冒挑戰用户習慣的風險來頻頻做出改變,微信必然是看到了什麼潛在威脅。

三天可見之後又是不常聯繫的朋友,微信在焦慮什麼?

“社交死重”,可能拖垮微信的東西

在航天領域裏,飛行器上無意義的負重被稱為“死重”。而對於微信來説,那些沉積在列表中不常聯繫的好友就是微信的“死重”。

通過批量管理不常聯繫的朋友,微信就是要清洗通訊錄,扔掉那些不必要的負重,這對於一個社交產品而言是需要很大勇氣,但同時也是讓微信迴歸本質必須要做的。

8.89 億月活,因為好友關係鏈的飛速擴張,微信的熟人社交屬性也在被快速弱化。

在極客公園之前《朋友圈“三天可見”這件事,微信是不是做錯了?》的討論中就曾提到過,無論是 Facebook還是微信,關係鏈的擴張幾乎是所有社交產品的必然結果,而這個過程中真正的“朋友”的比例在被不斷稀釋的。這種稀釋也會逐漸弱化一款熟人社交產品的屬性,社交形象困境。

而彼時的 Facebook 有 Instagram、WhatsApp 和 Messanger來緩解,而微信缺乏能夠重新承載“熟人社交”屬性的“微信系”產品,所以只能不斷在自身產品上加磅。朋友圈三天可見是一種手段,如今的不常聯繫的朋友也是,因為現在微信的好友已經遠超一個正常人活躍社交圈的容量。

今年四月騰訊旗下企鵝智酷發佈了《2017 微信用户&生態研究報告》,根據這份報告的數據顯示,45% 用户的微信關係超過了 200人,這個數量已經遠遠超過了微信原來定義的“普通人只能管理 150 個微信聯繫人”的界線。

因為工作、業務、生活等各種原因不得不添加的“偽好友”數量越來越龐大,這些從沒説過一句話、不看一眼備註不知道是誰、甚至看了備註也想不起是誰的人成為了微信的“社交死重”。

半年不開口,開口先問“你哪位?”,這部分“社交死重”並不會對微信的體驗有過多提升,很多時候反而是一種負增益。

混亂的朋友圈、繁瑣的分組、五花八門的備註,而且總會一不小心被拉到一個莫名其妙的羣裏,然後各式各樣的羣好友申請、一眨眼幾百條的消息提醒,和朋友聊天的頻率反而越來越低……這一切都在真實發生着,也在讓微信在變重。

於是乎,微信選擇了最直接的砍負重的方式——清洗通訊錄,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批量管理“不常聯繫的朋友”。

不常聯繫的朋友,還算不算朋友?

微信在內測的新功能,圍繞它討論總離不開一個觀點——難道只有經常聯繫的人,才能算朋友嗎?

對於這個問題,回答自然是否定的。微信的產品經理不傻,但微信仍舊頂着爭議開始了“不常聯繫的朋友”的內測,這其實牽扯到了一個產品角度的問題。

作為一款幾乎輻射了整個中國移動互聯網的超高頻 App,微信面對的是國內整個的移動互聯網用户羣。100 萬量級和 10億量級的產品,產品角度必須是不同的。微信需要考慮的是最基礎最普遍的用户需求,而不是針對某些小眾的特殊功能一味拔高。

要知道,面對成百上千的好友,絕大部分普通用户是沒有能力駕馭這麼大的社交圈的,更關鍵是他們本身也沒意願沒動力去定期運維的這些社交圈。而過多的好友、過泛的關係鏈、工作生活混雜的朋友圈……這所有對最普通的用户都是一種傷害,在慢慢拖垮微信作為一款熟人社交產品本身的價值。

所以,幫助這部分最普通最龐大的用户羣,用最簡單的方式去將微信社交關係輕量化,迴歸熟人社交的本質,這是微信必需要做的事。

在已知的消息裏,新版“批量管理不常聯繫的朋友”的功能通過歷史聊天記錄,自動為用户篩選出好友列表裏邊的三類人羣:半年內無單聊;無共同小羣;半年內沒有回覆過他(她)的朋友圈,以此為劃分幫助用户清理/屏蔽不常聯繫的人。

三個緯度,提供三種篩選機制,對篩選出結果進行批量管理,儘可能低的使用門檻,算是典型的微信產品的思路。至於不常聯繫的朋友比例到底有多大、如何精確篩選好友緊密度,手握完整後台數據的微信團隊應該比誰都清楚。

對於普通用户來説,“不常聯繫的朋友”在批量管理好友的意義之外,也有關係鏈的回顧和梳理的作用。

我們並不會把篩選出來的每個好友都刪除或屏蔽掉,但這或許是微信通訊錄大清洗的前兆,而最終你會刪了誰,又留下誰?

被歸還的用户權力

無論是“朋友圈三天可見”還是“不常聯繫的朋友”,微信都在將更大的選擇權歸還給更廣泛的用户。

當微信從一款單純的社交產品上升成為現代中國人的社交名片時,微信本身對於用户的意義也發生了轉變。在微信承載了用户純粹社交之外越來越多的現實意義之後,也需要將越來越多的權力歸還給用户。

虛擬的社交產品本不該揹負一個人在現實世界背書的責任,但因為國內強關係鏈社交產品裏微信絕對的壟斷地位,讓國內用户在強關係鏈社交的選擇變得很窄,尤其是絕大多數的普通人。

如今不管這是不是微信本意,或者用户本身願不願意,微信已經成為現代中國人的一張虛擬履歷。而作為一個人,選擇是否接收某人消息是基本權利,選擇是否給別人看朋友圈是基本權利,選擇和誰社交不和誰社交同樣也是。

好友驗證、拉黑、朋友圈權限、朋友圈三天可見、不常聯繫的朋友等等,這些功能都是在將權力逐漸歸還給用户,提供多一個選擇從來不是壞事。

還是那句話,這種絕對的壟斷同樣給微信帶來了超出一款社交產品所應揹負的責任和壓力,也在讓微信和自己原本的社交屬性漸行漸遠,這些改變是為用户,同樣是在為微信自己。